深夜电话轰炸还算轻的,有人被PS裸照群发通讯录,更恶劣的直接上门泼油漆。根据《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》,以下行为都涉嫌违法:
• 每天催收电话超3次 • 冒充公检法发送虚假法律文书 • 擅自曝光债务人个人信息 • 采取暴力或软暴力手段
最近有个案子特别典型——某网贷平台催收员伪造法院传票,结果反被借款人起诉索赔5万元精神损失费。
发现被非法催收时,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固定证据。去年有位杭州的宝妈做得特别到位:
这些证据后来成为她胜诉的关键。记住,聊天记录要录屏保存,因为单纯截图容易被质疑篡改。
通过官方APP或客服热线投诉时,记得要求生成投诉工单。有客户经理透露,连续3次有效投诉会触发系统预警,催收公司可能被更换。
遇到假冒公检法的情况,直接拿着证据去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举报。今年上半年全国就查处了27家违规催收机构,最高罚款80万元。
上海某律师分享的案例很解气:借款人起诉催收公司侵犯名誉权,不仅获赔3万元,还让对方在报纸登报道歉。诉讼费其实不高,小额诉讼程序50元就能立案。
• 接催收电话时先说:「正在录音,请表明你的工号和委托机构」 • 遇到威胁淡定回应:「您刚才的言行已涉嫌违法,我会依法维权」 • 每月1号自查征信报告,发现异常记录立即申诉
其实很多催收员都是看人下菜碟。去年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,明确表示要维权的债务人,后续被骚扰次数平均下降76%。
法律专家提醒:即使欠债属实,公民的人格权、隐私权依然受法律保护。面对不法催收,沉默反而会助长对方气焰。